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建团百年摘要

时间:2022-06-01 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团百年摘要,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建团百年摘要

建团百年摘要3篇

第1篇: 建团百年摘要

艾 康:百年清华,百年新闻

——人物: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陈柏生

点评:选题不错,有益有趣,叙事生动,情感诚挚。若能将主题再提炼一下,论述再集中一些则更好。鲁迅先生的经验值得借鉴,即尽可能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毫不留情地删去。

请留意一些写作问题,包括推敲字句、标点符号等。附件是略作修改的文稿,不见得都恰当,仅供参考。

一、人物简介

陈柏生,笔名柏生,肖柏,柏子,祖籍安徽安庆,1926年生于北京,1946年至1948年在清华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当时朱自清先生正好是系主任,她作为朱自清的女弟子颇受赏识。

她历任新华通讯社北平分社、华北总分社编辑、记者,《人民日报》编辑、记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作为《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陈柏生是新闻速写和专访的写作高手。著有《笔墨春秋三十年》、《柏生新闻作品选》、《柏生专访集》、《晚清集》、《王若飞的故事》、《文泉集》、《新旧协和》、《心笔春秋》等。报告文学《竺可桢》获1978年全国报告文学奖,《卢嘉锡》获1979年全国科星奖。

邓拓对她的评价是“万里云山如画,千秋笔墨惊天”。

二、陈柏生与清华

陈柏生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父亲早年曾留学日本,母亲也出身书香世家。良好的知识分子家庭氛围使她从小就爱好文学。她1943-1946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1946年至1948年在清华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当时朱自清先生是系主任。

在人民网在2009年对83岁高龄的陈柏生专访的文章《人民本色:万里云山如画,千秋笔墨惊天----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陈柏生》中,可以读出来,这位仍旧耳聪目明的老人提到当年的岁月仍旧是满怀激情,她的第一句话是:“朱先生个子不高,和我差不多”,然后她说:“我非常尊敬朱先生”,在这次专访中,她用“敬爱的”这个词来形容朱自清先生。“当时我在清华求学,朱自清正好是系主任。他不仅课教得好,而且平易近人。”据老人描述,当时大家都住在学校,学习生活在一起,朱先生经常跟大家一起聊天,没有一点名师的架子。

陈柏生提到朱先生挺喜欢作为学生的自己,经常会给一些题目让写“命题作文”,那时候学生的练笔文章写的不长,通常多是1000多字,朱自清先生经常亲自指导修改。

看到了陈柏生这位亲历了那个年代的老人的描述,仿佛一个立体的朱自清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让我感到了那个充满学术激情、大师与学生共同存在的时代,一种自由的学术之气充盈在清华,那时候的清华,有一种整体上的“诗人气质”以及一种充满激情的“不羁之气”。

在清华的经历给陈柏生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仅培养了她的写作气质,而且也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她做新闻的特色。她年轻时爱好广泛,尤其爱好文学和科学,于是借助当年在清华大学的优势,“差不多采访过当时所有很有名的科学家,其中的很多人一直都记得我”。

读她写在清华70周年校庆《清华杂忆》,我几乎激动的流泪,那是对清华精神的一种赞颂,而我,在将要迎来百年校庆之际,从三岁搬到这里开始已经在这个园子里生活了十六年,柏生文章中的一幕幕我都是那么熟悉,仿佛使拨开了清华中每一个事物尘封的隐形帘幕,看到了曾经的岁月,而那曾经激情的岁月又激励着我。文章中,陈柏生写道:“我沿着旧日的足迹,去寻找那些珍贵的记忆。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建筑古色古香的工字厅。这里曾留下当年我们师生相聚,热烈探讨时事问题的踪迹。穿过后厅,面对“水木清华”的横匾,是一片景色宜人的荷塘,荷塘边建起了两座毗连的“闻亭”、“自清亭”。这景物驱使我加快了脚步。顺着向西北流去的那条小溪,弯到了“静斋”后面的荷塘,去寻找朱自清老师写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的意境”,当时,是清华的70周年校庆,而今年,我们将迎来清华的百年校庆, 在这个特殊的时候,重读这篇名记者当年的作品,不由得激起了我特殊的情感。

这么多年,世界的命运起起落落,中国的命运起起落落,清华送走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毕业生,他们流向祖国的各个地方各个职业,甚至走向全世界,他们的命运起起落落。

但是清华一直在那里,这么多年它的一些地方也发生了挺大的变化,变得现代化了,可是,那种属于清华的气质没有变,陈柏生笔下的清华和我眼中的清华是一个清华,很多人说清华是一个工科学校或者技术学校,我不同意,因为说这种话的人,没有在夏夜的晚上,坐在荷塘边上,静静的看对面树的幽影,没有和情侣结伴走过主楼前的灯火,没有在清华的学生宿舍里闲聊到深夜。经历了这些,才算是感染了清华的气质,那是一种沉静中的大气,一种沉淀的诗性。原谅我动感情的文字,因为确实对于养育我的园子,塑造我的园子,我有太多的话说。

清华的老师,对我更是有特殊的意义,在陈柏生的这篇《清华杂忆》中,她回忆了朱自清老师,或许也只有清华的学生才有资格称朱自清为“老师”而不是“先生”,她写道:“记得一九四七年除夕,清华中国文学系举办了一个师生同乐晚会,朱自清老师带着病来参加。同学们给他化了装,穿上一件红红绿绿的衣服,头上戴了一朵大红花。他愉快地和同学们扭在一个行列里,而且扭得最认真。可惜那天我们没有把这动人的场面拍摄下来,但这情景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朱自清老师在别人心目中可能是一个完完全全高高在上的先生身上,可是作为清华的学生,陈柏生却能见到他最有人情味的一面,而这种人情味让先生的角色更为感人,清华的老师,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对生活的爱,对教学和学术的爱,对学生的爱,这种爱的力量甚至大于学问本身的力量。我的父亲也是清华文科的老师,这种爱也感染了我很多年,让我热爱生活和学问。

三、陈柏生论教育和她的新闻工作思想浅说

陈柏生一生关注教育,并且有很多思考教育的作品,以短文为主,这些文章我想在现在也还是有研究思考的价值。

在《学生健康第一》中,她的思考对现在仍然适用,她提到,“… …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课程负担过重,课外会议太多,平时缺乏适当的休息和体育文娱活动,精神上过于紧张劳累所致。同时,学生的伙食标准较低,管理方法有不好,以致同学们的营养不良”,现在的清华,食堂的伙食相当不错,营养不良的情况该是不会有,可是前面所提的课程负担重,缺乏休息和活动,她提到应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指导各级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订出增进学生健康的计划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并定期进行检查,她认为应该严格规定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减轻学生负担,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休息时间。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我想现在的清华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因此在百年校庆之际,这些言论仍然可以促使现在的人们思考和行动。

她的思想十分开放,不仅仅拘泥于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而是超前的意识到了很多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而由于她毕业于清华大学,所以她的教育思想又是基于清华的,这就对于我们更有意义,因为三十年前的清华,和现在的清华,其实是一脉传承的。陈柏生特别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起的作用,在《重视外语教学》中,她在那个年代就把外语教学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指出外语应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素质在大学期间好好培养,当然现在的大学学生对外语的追捧已经是矫枉过正,已经不是把外语当作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而是一种“唯一”的追求,托福雅思满天飞,已经是需要纠正的现象了。

还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新闻专业思考的,她认为高校应该积极与事业单位进行广泛协作,她认为参加协作是一种很好的联系实际提高思想的办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质量,并把人们引导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我认为现在作为新闻系的学生,参加实际新闻工作的机会还是偏少,如果能够参加更多实际的新闻工作,在实际中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其实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陈柏生在《要从书本中求知识》中,特别指出新闻教育和新闻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但是两者又不能简单的划等号,理论来自实际,但又不等于实际,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时间好比是树根,理论知识好比树身。有根没有树身不能成为树,有树没有根,树就长不起来。只有有根又有树身的树,才能枝大叶肥,生长出鲜美的果实。因此,在对待书本知识和劳动实践的关系上是不能偏废的。

陈柏生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她的新闻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她一生工作的结晶,很多都和现在的新闻教育思想相呼应,比如《从加强写作课说起》提出的新闻工作中写作技巧的重要性,比如《记者工作漫谈》中,她提到,记者最重要的就是有强烈的事业心,一个好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永远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活跃在采访第一线。

就她本人而言正是如此,她的一生有着长久而传奇的采访经历,从中提炼了卓越的新闻技巧。她在23岁的时候登上人民空军的飞机,参加了开国大典的空中采访,接受了开国领袖的检阅。那是一整天的忙碌的采访工作:“从机场回到王府井大街人民日报社,已是傍晚。顾不上吃饭,就匆匆拿出采访本、笔和稿纸,伏案奋笔疾书。当时就是想把现场亲眼目睹的感人事物和情景,都一一真实的写出来,为人民留下开国大典领袖和人民隆重检阅祖国空军飞行队伍的珍贵见证-- --《飞行在首都的上空》这篇速写”。

她最擅长的题材是速写,代表作是《写在绢帕上的诗》,这篇人物专访描写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动人而不朽的爱情,其实与现在主流的记者中立性的新闻观不同,她的写作,把自己也融进了故事中,专访文章中也夹杂着很深的自己的情绪和评论,比如在这篇文章中,就有,“我感叹地说”,“我接过了卷轴”等字眼,对邓拓作品的激赏跃然纸上,她用了“诗字双绝,字里行间,情长意深”等动情的文字来形容。

她的新闻专访写作思想可以概括成为下面这一段话:“专访中,记者可以出面,作为见证人,把读者带到现场,结识人物,了解事件;
可以在文章中勾画人物外貌、神态、衣饰、动作,描写人物对话,以及周围的环境;
也可以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见解,写得情景交融,使人一路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陈柏生一生热爱新闻事业,在她的长文《我热爱新闻事业》中,她动情地总结了一生新闻工作中动人的片段场景,比如在会场中采访时遇到毛主席并与他交谈,以及与周总理签名留念并得到鼓励的过程,以及自己风华正茂时最初踏上记者道路时候的幸福回忆,抒写了自己的满怀激情。

她对于后辈新闻工作者的成长非常关心,写了《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用充满人情味的漫谈的形式教育后辈,给他们参考。她的写作非常朴实简介,没有多余的话,可是却充满了实际上的内涵。她指出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事无巨细的提到了各种技术性的准备工作,比如采访要到什么地方去,几时出发,什么时间赶到,要谈多长时间,笔和本等记录工具准备好了没有,采访要过细,通讯要写得生动感人,她的平和的文字,直到今天还值得未来将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学习。

当然本文并不能对她的思想一一叙述,只能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和介绍,作为《百年清华,百年新闻》的一篇微不足道的我的一份的献礼。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

1、《柏生:新闻速写和专访写作高手》,邓涛、谭志红,《今传媒》2008年第五期

2、《浅析柏生“专访”的特色》,南珠,《新疆新闻界》,1995年01期

3、《常青树—记柏生》,张平力,《新闻与写作》,1986年12期

4、《柏生新闻作品选序》,华罗庚,《新闻战线》,1985年03期

5、《榕城五日留下的思念—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柏生印象记》,《新闻记者》,1990年09期

6、人民网;李灿灿:2009年05月04日专访文章《人民本色:万里云山如画,千秋笔墨惊天----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陈柏生》

7、《访柏生师》,苏华,《新闻通讯》,1991年09期

8、《慈母般的叮咛—听柏生讲课》,顾梦斌,《新闻通讯》,1993年12期

9、《她乘受阅飞机采访开国大典》,肖邦振,《军事记者》,2009年10期

10.、《影响中国的新闻人—柏生》,候波,《新闻与写作》,2006年09期

11、《人物专访写作的几个问题》,塔兰香,《记者摇篮》,2006年08期

12、《笔墨春秋三十年》,柏生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

13、《柏生新闻作品选》,柏生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4、《飞过天安门----寻访新中国开国大典受阅飞行人员》,萧邦振著,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

15、《王若飞的故事》,柏生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晚晴集》,柏生著,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

17、《中外名人传记丛书—--朱自清》,张松林、刘健屏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8、《解读清华》,赵建林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清华的大师们》,黄延复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0、《清华人物》,齐家莹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21、《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

22、《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中国新闻社会史》,李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找故事的艺术》,李希光等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2篇: 建团百年摘要

《如何打造百年企业》——企业高层的超级修炼(内容摘要)

【主讲专家】邢以群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含产品】课程18讲,VCD光盘9张,CD-ROM2张,文字教材与工具表单1套

【全套定价】 900元 【提示】本站会员可按会员价购买,或直接将折扣部分返还

【购买地址】北京工商大学综合楼705室 【咨询电话】010-8383 6367;
6898 4906

【课程提纲】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第二讲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第三讲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出现的问题
第四讲 企业的精神
第五讲 制度化规范经营
第六讲 持续学习,创新是关键
第七讲 企业领导很重要
第八讲 整体解决方案
第九讲 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
第十讲 企业文化的重要
第十一讲 组织目标的确定
第十二讲 报酬激励体系的设计
第十三讲 职权体系的重构
第十四讲 考核体系的建立
第十五讲 业务体系的完善
第十六讲 创新机制的建立
第十七讲 二次创业的关键
第十八讲 超越自我共创辉煌

 

【内容摘要】

 

导 言

 

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必然会追求进一步的发展,而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企业以前所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感于此,不少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内部提出了“打造百年企业”或“二次创业”的口号,并相应地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进一步发展,但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本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针对企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结合对“百年企业”长寿秘诀的分析,着重就企业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1讲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本讲重点】

关于明天

二次创业问题的提出

企业的可持续性

 

变化是生命的法则,只看到过去和现在的人注定会与未来擦肩而过。

约翰·F·肯尼迪

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就会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不少企业纷纷提出了“进行二次创业”和“打造百年企业”之类的口号,并相应地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于明天

 

1.明天会怎么样

明天会怎么样?如果说明天会更美好,这是否是一个事实呢?如果说这是一个事实,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又是什么?是否我们在今天无需做任何事情,美好的明天就会如期而至呢?事实上,明天会更美好只是我们的一种愿望。明天会怎么样谁也无法确定。

 

2.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什么都有可能

对于明天,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什么都有可能。因为明天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在今天就要做好准备。今天的辉煌,并不等于明天的辉煌。今天,如果企业认为自己既有品牌又有实力,明天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企业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没有明天。例如从前的一些知名企业,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成为流星企业。

 

【案例】

流星谱(一)

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从1992年起开发、生产学习机,在总经理段永平的带领下,企业迅速成为学习机行业的霸主,市场份额曾经高达80%。1995年,小霸王的产值高达10亿元以上,品牌评估价值为5亿元。1995年9月,段永平突然提出辞职,另行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并带走了开发部的“四大天王”和小霸王绝大多数的中层管理人员。1997年,24家经销商集体投奔步步高。失去段永平以后的小霸王迅速跌入了黑暗的深渊,并黯然退出了家电第一梯队的竞争行列。从1992年发迹到1997年消退,其间不过5年。

 

【案例】

流星谱(二)

1988年,广东万家乐燃器具有限公司在广东顺德市成立。万家乐是中国热水器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具有无可比拟的融资空间。“万家乐、乐万家”曾是一句风靡全国、数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创意的广告词。万家乐一度被人们视为“新粤货”的代表企业,但由于投资决策和品牌经营的重大失误,这家企业在1996年就出现了账面3740万元的亏损。1998年,不堪亏损的万家乐宣布,以3.2亿元的价格将其29.8%的法人股出让给同城一家知名度不高的新力集团,退居第二大股东并交出了品牌经营权。一家曾经红红火火的企业在刚刚度过10周年生日之际就被迫踏上了被收购之路。

 

【案例】

流星谱(三)

太阳神集团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引进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现代企业,其无形资产一度曾高达26亿元。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87年的广东省东莞市黄江保健品厂,生产一种商标名为“万事达”的生物健口服液。1988年8月,黄江保健品厂正式更名,将厂名、商品名和商标名统一为“太阳神”,并推出了其著名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1990年,销售额达2.4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创下了迄今无人超越的记录。同时,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人代替创业元老走上了高层管理岗位。1991年,太阳神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利税总额工业企业”之列。

1993年,伴随着太阳神形象的确立,太阳神的销售额达到了13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太阳神开始了多元化发展,一年内投资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计算机、边贸、酒店业在内的20个项目,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相继成立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在短短的2年内,3.4亿元投资差不多都没有回报。1995年12月,太阳神在香港上市,首日上市即跌破招股价。1996年出现首次亏损,亏损额为1100万元。1997年,创始人怀汉新辞去总裁职务,由出身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王哲身出任总裁,但亏损依然加剧,全年亏损1.59亿元,股价一度下跌到0.09港币,沦为垃圾股。1998年,太阳神的市场销售额持续下降,并无声无息地度过了其10年华诞。一个曾在全中国叫得最响亮和最有市场魅力的品牌,就这样消失了。

 

3.谁也无法准确确定明天会怎样

纵观全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今天很多都已经陨落了。它们不是被兼并,就是已经破产。在1990年至2000年期间,近一半的世界最大企业从原来的500强排名中退出。

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2.5年。40%的公司不到10年便夭折了,即便是大型公司,也很难维持40年。在美国,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以上。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今天辉煌不等于明天辉煌,今天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作为一个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经营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为一个身处困境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必气馁。

 

4.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企业要正视今天,展望明天。当企业发展受到挫折时,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当企业发展比较顺利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前进。很多企业在解决生存危机以后,纷纷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

 

 

二次创业问题的提出

 

就理论而言,任何事物一般都有一个出现、成长、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企业也不例外,也有其出现、成长、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因为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同样有生命周期现象。例如机器设备,每年都有折旧,使用一定期限后就可能报废。其实,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企业的经营者,甚至包括企业的经营思想都有生命周期。由于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有生命周期现象,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也有一个生命周期。

图1-1 企业生命周期曲线

从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如果企业按照原来的发展道路继续前进,将会在经历上升之后,逐渐下降;
如果要从一次创业曲线成功走向二次创业曲线,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所以,不少企业正是基于对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视,提出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即二次创业问题。

 

 

二次创业问题的提出

 

就理论而言,任何事物一般都有一个出现、成长、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企业也不例外,也有其出现、成长、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因为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同样有生命周期现象。例如机器设备,每年都有折旧,使用一定期限后就可能报废。其实,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企业的经营者,甚至包括企业的经营思想都有生命周期。由于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有生命周期现象,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也有一个生命周期。

图1-1 企业生命周期曲线

从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如果企业按照原来的发展道路继续前进,将会在经历上升之后,逐渐下降;
如果要从一次创业曲线成功走向二次创业曲线,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所以,不少企业正是基于对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视,提出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即二次创业问题。

 

 

企业的可持续性

 

探讨企业的可持续性,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究竟能否持续发展。百年企业的出现证明了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即企业具有可持续性。

 

1.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定义

 

2.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特点

◆持续性,即企业生存的时间比较长。百年企业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经营。

◆成长性,即企业能不断地发展。百年企业不仅生存时间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稳定性,即企业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剧烈的变化。百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在某一时期陷入低谷,但总体上是前进的。

 

3.企业可以持续成长的理论依据

◆企业不是生命体,而是人造物

生命体确实要遵循一些自然法则,例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各种动物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个生命体,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人为形成的组织。这种组织跟生命体的区别在于它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适应性。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的调整主动适应环境。

◆企业的死亡不是必然的

企业死亡是由于其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结构所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死亡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营管理不善。所以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可以持续发展。

 

4.企业可以持续成长的事实依据

事实证明一些企业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衰。在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203家企业的寿命超过100年,其中44家企业超过150年;
8家企业超过20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最老的公司是欧洲最大的木浆和纸业生产公司——瑞典Stora公司,它已经存在700多年了。

 

表1-1 部分百年企业一览表

从“部分百年企业一览表”中,可以看到一部分已经具有百年历史,而且持续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说明企业是可以没有寿命限制而永存的。

 

【自检】

通过比较流星企业和百年企业,你认为百年企业之所以经历百年而不衰,流星企业

之所以从辉煌迅速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1

 

【本讲总结】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实现不断发展的基础。

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题。理论与实践证明企业是可以没有寿命限制而永存的。

企业如何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不断地发展壮大,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重点。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本讲重点】

21 世纪与 20 世纪的不同

预测:可能的环境变化

对策:面对变化所需的转变

 

每一次新的变革都迫使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改变战略,以适应变革。

比尔·盖茨

适者生存,企业的生命力首先来自其对环境的适应力。伴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企业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发展所必须进行的工作。

 

 

21世纪与20世纪的不同

 

1.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20世纪的环境基本上是稳定和可预测的。尽管20世纪的环境有变化,但变化的速度有限,人们可以预测。20世纪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寻找客观规律,即稳定不变的因素。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谁掌握了客观规律谁就掌握了未来。

进入21世纪,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东西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20世纪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21世纪的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2.竞争更加激烈

◆经营的全球化,打破了地域限制。21世纪的经营将迅速地全球化,并冲击传统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经济,其中一个主要体现便是跨国公司所奉行的全球经营战略的大力推行。这些跨国公司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跨越国界组织生产,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并在经营战略上越来越注重从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出发组织其业务活动。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不但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将面临更为激烈的、来自世界各国企业的竞争,竞争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

◆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行业限制。以前基本上采用产品经营方式,现在资本经营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经营领域。资本经营方式与产品经营方式的区别在于: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产品经营方式中可能存在的行业限制。

企业在产品经营方式中,可能会存在产品、设备、技术、市场等一些行业壁垒。但是,资本经营方式可以运用资本的力量,在短时间之内聚集某个行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进入这一行业。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使得一家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一行业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取得人力资源、技术设备和成本上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就打破了行业限制,变成全方位的竞争。

 

3.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

顾客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量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权益日益受到重视。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供过于求,使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既要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又要向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和保住顾客,在顾客的期望与信赖的基础上,与顾客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变成合作伙伴关系。

 

4.经营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冲击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使全球结合为一个紧密的信息整体,纵使远在天涯海角,也能同时知晓一切。以全球化网络、高速化网络、个体化网络和智能化、商业化、实用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正在将全球一“网”打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一味固守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不能顺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企业必然会因为反应太慢而被“快鱼”吃掉。

 

【自检】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21世纪与20世纪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2-1

 

 

预测:可能的环境变化

 

 

1.变化将成为日常行为

21世纪变化将成为日常行为。市场在变化,顾客的需求在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企业自身也随之变化,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企业在21世纪要习惯于变化,不习惯于变化就不能适应环境,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企业民营化成为必然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的行为将越来越趋于规范化,而企业的民营化也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市场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的政府行为。企业的民营化强调的是企业自主经营与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各类股份制改造、产权变革的深入进行必然导致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3.企业发展取决于自身努力

企业面对竞争,不能依靠地方保护,只能依靠自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企业的发展最终将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离开自身的努力,企业将难有长足的发展,也无法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4.企业将转化为服务性企业

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所有的企业都将转化为服务性企业。人们通常把服务性企业理解为咨询公司或者培训公司,其实制造业企业也是服务性企业。制造业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在产品上,更重要的是在服务上。所以,今后的企业都将变成服务性企业,即使是制造业企业也不例外。

 

5.有形的产品会不断贬值

有形的产品只会不断贬值,无形的智能和稀缺的资源才会不断增值。21世纪唯一能够增值的生产要素包括以下两类:

第一,无形的智能;

第二,稀缺的资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无形的智能和稀缺资源,因为只有无形的智能和稀缺资源才会不断增值。

 

 

对策:面对变化所需的转变

 

 

1.建立增强竞争优势的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并且能够在变化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机制。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是机会与威胁。对企业而言,企业能够适应、能够把握的变化就是机会;
企业无法适应、不能把握的变化就是威胁。

 

2.变革企业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

企业进行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变革,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和适应能力。企业发展动力就是要解决想不想做、愿不愿做、敢不敢做的问题。只有变革企业产权结构,才能出现想去做、愿意做、敢于做的局面;
只有变革企业运行机制,才能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加强内部基础管理工作

优胜劣汰的机制要求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其自身的实力,重点就是要加强内部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注重人员培训、不断技术创新、加强市场开发,都是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也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工作的表现。企业人员的培训费、技术的研发费、市场的开拓费,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投资。

 

4.树立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真正树立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经营思想,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形成服务特色。在环境变化中,顾客的力量越来越强。企业在这一环境下,应该树立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经营思想。要想让顾客满意,企业就必须转变角色,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越来越多的顾客。

 

【案例】

Sony 的“以变应变”

互联网自从1995年开始投入商业用途以来,一直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字网络技术及通讯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以往只能传输文字和静止图像等小容量信息的窄带网络,将逐步过渡到能够自由传输高画质电影和大容量家庭游戏软件等信息内容的宽带网络。此外,能够在户外或办公室外连接互联网的移动网络技术也急速发展。

Sony认识到这一时代即将来临,为了对宽带网络社会的到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制订了向“宽带网络时代的知识创发型企业”转变的经营方针。

首先,Sony公司将创业以来一直是企业主要业务领域的电子业务重新定义为“基础业务的一环”,同时将电子业务、游戏业务、网络及通讯服务业务、娱乐业务和金融业务并列为“五项基础业务”。另一方面在Sony总部的统一领导下,不断强化各基础业务之间的战略性合作,确立集团整体的整合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价值。

拥有这五项基础业务的Sony集团,通过将各个基础业务所拥有的资源,即品牌、知识、知识产权、技术、产品、服务和人才等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筑一种其他公司无法效仿的集团整合战略。为集团的经营者或战略决策者间进行战略性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Sony集团总部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整合与分散的经营方针,加强集团内的联盟,Sony对集团总部进行了重组,新设立了“全球业务管理中心”和“电子总部(EHQ)”。另外,在上述两个新机构之外,Sony还新设立了一个“经营平台”,统一向各单位提供会计、财务、法律、人事、公关等专门职能的高水平服务。

在宽带网络时代,如何能使Sony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呢?Sony公司董事长认为,应该以电子业务为中心,将游戏业务、网络及通讯服务业务、影视及音乐等娱乐业务以及金融服务业务联系在一起,通过各个业务之间的合作提高集团整体的价值,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本讲总结】

环境在变,企业的经营思想和战略战术也要随之改变。

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一去不复返,环境日趋变幻莫测。经营的全球化和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地域和行业限制,使竞争更加激烈。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供过于求,使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冲击。

明天是否能够更美好,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早作准备。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出现的问题

 

【本讲重点】

能人不再能

人员短缺

人际关系复杂

创新不力

经营困难,利润下降

 

我感谢我存在的所有问题。我变得强壮了,而且更有能力去面对那些即将到来的问题。

JC·彭尼

对于企业的经营,除了要把握好外部环境的变化,还要关注内部环境的变化。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一般会出现哪些内部问题呢?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走向死亡,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没有及时解决一些伴随企业成长而出现的问题。

 

 

能人不再能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能人不再能。这一现象被形象地描述为“老年痴呆症”。

 

1.集权导致决策缓慢,等待成本直线上升

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如果企业的决策体系没有随着企业的成长而进行转换,企业就会表现出决策缓慢的症状。因为企业在一次创业的时候,决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集权决策的方式,即能人决策。能人决策速度快,责任明确,便于企业及时抓住发展机会,因此能人决策与企业一次创业时的阶段基本相适应。即使决策产生失误,所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很大,所以集权决策在一次创业时期是有助于企业生存的。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的规模扩大了,人员也随之增加,企业内部产生的问题也会成倍增加,这时,如果仍然采用集权决策,就会造成决策效率低下。因为管理者个人精力和知识有限,由他对下属提出的问题全部做出决策,整个组织的决策效率就开始下降。

 

【举例】

某企业在一次创业时,管理者的下属只有10位员工,大小事情都由他来决定。当每位员工只有一个问题时,他可以做出决策。现在企业已经发展壮大,他面对的是100位员工,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每位员工的问题可能不止一个,假定是两个,那么总计200个问题。虽然管理者的能力也许有所提高,现在一天能处理20个问题。当他面对100位员工提出来的200个问题时,全部解答完要花10天的时间,而且每一天又会增加很多新的问题。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常常会存在一个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管理者没有时间处理一个又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造成很多工作无法及时完成,而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却无权代替管理者主动开展工作,导致企业内部等待成本直线上升,工作效率大幅度下降。

 

【举例】

小王与一位客户洽谈合同,但是否签订合同的决定权在经理手中。由于客户比较着急,经理当时在国外,电话也联系不上,于是小王先斩后奏,签了合同,等经理回国的时候,小王已经将钱款收回。经理回来以后,小王马上向他汇报,可没有想到经理听完汇报,竟批评小王说:“这么大的事情,事先都不跟我打个招呼你自己就决定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还要我经理干什么,出了问题谁负责?”这时小王忙解释:“我也是为了企业好,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问题。”

实际上,在以上举例中,经理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在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可控的管理平台之前,如果每位员工都自己做主开展工作,出了问题谁负责?所以,经理要把这种情况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能让这些事情今后再出现。如此一来,员工就会慢慢养成一种习惯:上级没有确定任务,自己就不必去做;
企业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
上面不推,下面不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经理的推动,如果企业越来越大,这一原动力就越难以推动。

 

2.个人决策失误增多,机会常常变为陷阱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仍然采用能人决策(集权决策),不但决策效率会下降,而且决策失误也会增多。因为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当管理者个人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会发现自己面对很多无法处理的新情况。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有的经理会说:“现在我的办法已经用完了,下一步该用什么办法我也不是很清楚。”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决策都由管理者个人做出,错误、失误就在所难免,于是企业发展变化中产生的很多机会往往成为企业的陷阱,导致企业的失败。

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正确决策的机制,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家大业大风险大,如何进行正确决策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人员短缺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人员短缺。这一现象被形象地描述为“缺钙现象”。

 

1.后继乏人,人员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后继乏人,人员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的情况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缺的就是人,因为一次创业时没想到企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企业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想做一家赚钱的小企业,并没有想做一家大企业。

 

2.原来的骨干留不住,引进的人才让人失望

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发现原来的骨干留不住,他们自己要去创办一家经营业务与原企业相似的企业,而企业引进的人才却让人失望,没有发挥应有的才能。

企业付出很大的成本引进人才,但是往往留不住,从而导致“大进大出”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企业需要人才来支撑其发展,所以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重视人才,但为什么这时候不仅引进的人才让人失望,而且原来的骨干也留不住?究其原因,这一现象主要与企业的人才观密切相关。

 

【举例】

一家企业的经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讲人才的重要性,第一句话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企”字就是“人”字当头,如果去掉这个“人”字,下面就是一个“止”字,“企业”就变成“止业”。第二句话是: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虽然是事实,但坐在下面的员工就会觉得不舒服。第三句话是:因此企业要继续花大力气做好引进人才的工作。这句话一说出来就有员工会想,我在这里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没想到企业给我这样的待遇;
还有员工会认为,既然要从外面引进人才,我就没必要留在企业了。所以这个会开完以后,原来的一些骨干就开始写辞职报告。

当企业引进人才以后,留下的员工对人才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不是积极配合,而是想看看人才素质到底高在哪里。缺乏同事的信任与合作,引进的人才也很难做出成绩。

实际上,企业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能让企业中每位员工都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企业内部员工的才能都不能发挥,又如何能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才能?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让每位员工都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如何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人际关系复杂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出现的第三个问题是:人际关系复杂。这一现象被形象地描述为“内分泌紊乱”。

 

1.企业内部沟通不畅,相互间冲突增多

随着企业员工的增多,每位员工带着不同的思想进入企业,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原有的企业文化受到冲击,企业内部沟通不畅,人际关系变得复杂,相互之间的冲突增多。

 

2.考核不客观,员工积极性不高

尽管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的报酬不断增多,但是因为分配标准不明,考核不客观,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一项针对30多家成长性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员工的报酬都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员工却不够满意。企业员工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也不知道如何工作才能获得更多报酬。所以,随着企业的发展,如何建立一个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平台,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创新不力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出现的第四个问题是:创新不力。这一现象被形象地描述为“无力症”。

 

1.员工开始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当企业发展比较顺利的时候企业员工往往容易放松警惕,安于现状,认为现在不错,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了,于是员工因循守旧,保守思想开始占据上风,企业处于创新不力的状态,从而导致企业发展趋于缓慢。

 

2.创新不力,发展缓慢

企业创新不力,无法激发市场新的增长点,导致企业发展速度变慢,发展水平下降。其他企业都在创新,而你的企业原地踏步就等于你的企业退步。所以企业保持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就是如何促进企业的不断创新。

 

 

经营困难,利润下降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出现的第五个问题是:经营困难,利润下降。这一现象被形象地描述为“衰老症”。

 

1.企业销售量增长缓慢,利润率不断下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企业整体衰老。这时企业会发现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外部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产品价格下跌,销售量增长缓慢,利润率不断下降。

 

2.生产效率下降,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支出也会随之不断增多,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收入等于销售量乘以产品价格。如果企业的产品是竞争性的,产品价格就不由企业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实际上,增加企业利润的关键就在于降低成本。当企业开发生产新产品时,可以获得暂时的垄断利润,但其他企业跟进后,企业的垄断利润就会消失,企业利润的增加就必须依靠降低成本。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第五个问题。

总之,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青春病”。如果企业得了“青春病”,首先,这是值得恭喜的,它表明企业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其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这些问题,并妥善加以解决。

由于企业“青春病”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使得企业要面临经营模式的转换和战略的转型。企业进行经营模式的转换和战略的转型,并不是说以前的经营模式和战略不正确。正是因为有了以前的经营模式和战略,企业才有今天的辉煌。但是,如果企业仍然延续以前的经营模式和战略,则很可能没有明天的辉煌。进入21世纪,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企业不再是以前的企业了。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带来了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在处理方法上必须有本质的变化。因此,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成长,企业要进行经营模式的转换和战略的转型。

 

【自检】

为什么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你的企业正面临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3-1

 

【本讲总结】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成长,必然会使企业面临经营模式的转换和战略转型问题。

同时,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出现相应的“青春病”,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但若不妥善地加以解决,企业也会半途夭折。

因此,如何进行战略转型,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管理的平台,就成为企业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华管理网>

第3篇: 建团百年摘要

建党百年致敬百年路作文
建党百年致敬百年路作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发展的百年巨变,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引领学子深入学习领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建党百年致敬百年路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建党百年致敬百年路作文1 如果说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那我们就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茁壮成长,竞相开放。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国共产党已经度过了100年春秋。是的,党100岁了,我们为党的历史悠久而感到高兴,更为党在100岁之际,依然干劲十足,依然蓬勃向上,依然前途无量而感到自豪。在党的10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题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他辛劳为人民耳边又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我不觉陷入了沉思。
党100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就在100年前,就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像一把长剑划破了漫长的黑夜,他像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沉睡的东方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国共产党携起了广大人民的手。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从此就有了引路人,中华民族从此迈上了向上的台阶。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
童年,我常依偎在妈妈的轻抚怀抱中,在党啊,我亲爱的妈妈的歌声里,进入梦乡。我梦见了伟大的毛主席。周还有很多革命先锋,我梦见了他们要我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于是,从那时候起我便许下了努力读书的诺言。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是巍峨的万里长城,我只是长城上的一块砖石。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被人民英雄们的鲜血染红的国旗,我只是旗帜上的一丝纤维。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是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我像只是一朵小花,在春风的摇摆中,在归鸟欢愉的鸣唱中,谱写着绿色的篇章。我不怨我低矮的身躯,只希望一生一世生长在你的怀抱里。

建党百年致敬百年路作文2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
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欣喜地发现,20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
它在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实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
,专业代写演讲稿,还您精彩生活!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
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
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
海森伯量于力学的创造;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登上了月球的阿波罗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抗洪的英雄伟,把人类文明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一个又一个杰出谷物,为人类社会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才竞争日趋激烈,那科教兴国该是治国兴邦的重大决策。新的世纪,我国要加入世界中等国家的列行,还有祖国宝岛台湾也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原子能、现代航天、分子生物、微电脑、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都在期待着我。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
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
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建党百年致敬百年路作文3 100载沧海桑田。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帷幕,风云巨变中乾坤颠倒。世界改变着格局,也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中国人的世界观,盲目自大的自我中心主义,结果必然是被遗落在时代的边缘。一部近现代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重新认识世界,重新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的历史,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而人民在曲折反复中最终找准了自己的引路人。历史的探寻总是跌宕起伏的,过程中难免有误区有坎坷,但能在时间的洪流中淘洗出来的便是真理。正如事实所证明的那样,只有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也只有共产党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执行人。

风雨共济的100年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的发展时期,一页页一幕幕都是中华民族上下求索艰苦奋斗的心路历程。外寇入侵,我们众志成城恢复中华;
内患难医,我们刮骨疗伤浴血重生;
唇亡齿寒,我们兵行远道凯旋而归;
超英赶美,我们求胜心切天可怜见;
苏联撤援,我们咬紧牙关自力更生;
改革开放,我们兼容并包走向世界。经历建党时筚路蓝缕的艰辛,面对大好河山,曾有过看今朝风流人物的豪情。生死存亡之秋,不畏远征艰难,桥横锁寒浑不怕,水拍金沙雪冷峰,草莽乌蒙回首笑。战场硝烟时局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遭遇封山围城之难,却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百万雄师过大江,一鼓作气追穷寇,未曾沽名学霸王。这个党,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分娩的痛楚,回首这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是勇敢的弄潮儿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谱写的雄壮之歌。
春回神州,中国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家,正昂首走进新时代,她以日出东方的壮志豪情向世界展示一个民族的风采。这里有大国崛起的自信,这里有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风度,这里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情怀,这里有大地震也摧
不跨的手足情谊,这里有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这里更有五千年一脉相承的灿烂文明。这里的人民坚信,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今的中国正在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甚至是人类文明史上未曾有过的路,她会面对质疑面对干扰,但是,她会用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幸福生活向世界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她会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地是和谐幸福。

曾经失落过,曾经伤痛过,曾经逃避过。而今,我们谋求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我们求是创新引领最先进生产力的方向,我们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来审视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推荐访问:摘要 建团 建团百年摘要 建团百年摘要 建团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