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雷雨艺术成就分析(范文推荐)

时间:2022-05-29 20: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雷雨艺术成就分析(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雷雨艺术成就分析(范文推荐)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6篇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篇1

《雷雨》的艺术风格

四幕悲剧《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也是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生命,它的问世,宣告了我国近代史上话剧新时期的开始,也标志了中国话剧的成熟。在话剧《雷雨》中,角色内心世界的多层次塑造,对话独特的语言艺术,尖锐激烈的矛盾纠葛和紧张的戏剧冲突都体现了《雷雨》的艺术风格。

一、《雷雨》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多层次塑造

《雷雨》在剧情结构方面纵横交错,四幕话剧表现出一种错综复杂恩怨中的每个角色都被一种冥冥而不可知的力量控制着走向悲剧的宿命感。但是对于《雷雨》的写作动机,曹禺曾经说过:“写《雷雨》是一种感情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长不能自己来主宰。” “《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1]由此来看,《雷雨》的本意并不仅仅是人们想的那样是要“揭露家庭的罪恶”,而更是曹禺他对人生活环境的一种探索。

正如他所说:“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述诗,但绝非一个社会问题。” [2]所以我首先觉得《雷雨》的艺术风格主要渗透在角色创作上,也就是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给予角色以浓厚的感情色彩。曹禺从他所塑造的角色内心世界出发,严格遵循着角色思想感情的发展逻辑,写出了角色的行为、发展和结尾。

这一点从《雷雨》里具备很鲜明性格的各个角色身上就能看出。

首先是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他是封建主义的资本家代表,内心虚伪,有一副令人厌恶的嘴脸。周朴园拥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张嘴脸,一方面他对鲁侍萍有着厚厚的思念,连周公馆内的家具摆设还按三十年前侍萍在的时候的模样,还保留着鲁侍萍生孩子时关窗户的习惯;
但另一面,当见到三十年后的鲁侍萍时他心里又埋下了一条底线,在以往的事对他的权利、明誉、地位没有造成损害的时候,他可以顾念以前的感情,一旦造成威胁,就换上了一副冷酷无情的可憎面孔。这从他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虚伪和造作。

其次,周朴园的妻子周蘩漪却是个内心热情、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女人。当然,她和鲁侍萍一样都是封建主义的受害者,但是她有着很强烈追求自由的欲望,具有着对封建主义的反抗精神。她憎恶着像关着小鸟一样的牢笼似的周公馆,对周朴园的跋扈专横有着强烈的憎恶和怨恨,却又不能逃离那个牢笼,十几年的时间里只能在那个有如雷雨之前的天气那样郁热、沉闷的空间里渴望着自由的生活着。她也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最有性格的角色,曹禺在序中这样的评价周蘩漪:“周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3]

但可惜的是周萍却想要摆脱她,这让周繁漪疯狂和绝望,于是最后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伴随着情节的发展,角色们的感情如潮水般涌出,角色的性格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和周蘩漪相对应,周萍却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胆小懦弱、不敢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小人物,对自己胆怯懦弱矛盾的性格又苦恼终生不能摆脱,就像一株小草在风鸣闪电的雷雨中飘摇跌宕。所以年幼时就被送到乡下,在既没有父爱又无母爱的生活环境中孤独又寂寞地度过了应该是最美好的青春,直到25岁那年才从乡下回到父亲周朴园身边。在这样的环境下,周萍虽然肉体是在逐渐成长着,但是精神年龄却还处于年幼时。因此面对周蘩漪炽热的爱情周萍所表现出来的却是退缩,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摆脱和周繁漪的关系。而与鲁四凤的爱情中,周萍虽然体现出了一丝责任感,但由于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爱,从而导致了宿命的惨剧,因此他也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悲剧。

然后,《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很有骨气、正直、心地善良的角色,面对周朴园的无情背叛与道貌岸然的丑恶嘴脸,她冷静、清醒的给予了嘲讽;
当面对周朴园的羞辱时,又很刚强,很有自尊。可是她毕竟是一位母亲,当她面对儿女的惨痛悲剧时,又是那么的悲痛不已。她身上有着坚韧不屈、刚强的性格,但同时又受残腐封建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命运的束缚,使这个角色被塑造的更加真实可信。

《雷雨》中的鲁大海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角色,在他年幼时就被母亲抱着投河,幸免于难后他和母亲屈辱的活着,受尽人间疾苦,之后又到了周家矿上当了工人,做了工人代表。由于他是一个受压迫的阶级,看透了资本主义为了钱什么都能干的出来的阶级本质,于是放声大骂周家是一群扒皮强盗,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工人阶级顽强的反抗精神与斗争精神,表现出了被压迫者们的的大公无私的英勇表现,和父亲周朴园的抗争到底,也表现了顽强的反抗精神,但也映射出了他的经验不足与鲁莽、幼稚的性格,但这当然是无法掩盖他的时代色彩的。

接着,四凤是《雷雨》中一个可怜的人,她在性格上有很多如孝顺,善良,勤劳等的优点,而就是这样善良的人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形下进行了选择,爱上了周公馆里最为懦弱,随风左右飘忽不当的周萍,从而走上了跟自己母亲一样的、甚至更为凄惨的道路。这样的结局给人感觉四风至始至终保持着人之初性本善的感觉,难免对她产生怜悯同情。但是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四凤的悲剧从最初开始,还是有挽回的余地的,这主要看她自己的选择。四凤的惨剧的第一个杀手就是她自己。她的两次重要的人生选择题都做错了,第一,鲁侍萍告诫她不要到大户人家去当佣人,可她却听从了鲁贵的话去了。第二道关于爱情、爱人的选择题她又做错了。爱情是个能蛊惑人心智的毒药,四凤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大少爷周萍,四凤的不幸由她自己一手酿成。“在感情的火坑里打着昏迷滚”这是曹禺在揭示《雷雨》中人物内心世界的特色,而四凤最终也是摆脱不了宿命的安排。

最后来看周冲,《雷雨》中的他有着冲破这阴暗污秽世界的执念:“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很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像一只鹰的翅膀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4]在周冲的这段独白可以看出他有一双很纯净的眼睛和一颗很纯洁的内心。他在感情上是一个热情、浪漫、孩子气、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在《雷雨》中这几乎是一个最阳光耀眼的存在。一直觉得他很可惜,但在那沉郁的家庭只有死的惨烈才可以反抗的时候,他的死也是必然的。具有象征性,像是旧我死,新我生。他是这燥热夏天里的一股凉风。在《雷雨》这般郁热的分围里,他是个不协调的谐音,有了他的存在,才衬托出《雷雨》的明暗。总的来说,周冲就是一个单纯、清澈的孩子,他对爱情怀抱着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却被现实的悲剧打破了,成为了封建伦理的最无辜的牺牲品。

二、《雷雨》独特的语言艺术

《雷雨》在语言上也有它独到的艺术风格,曹禺在紧张刺激的戏剧冲突中使用富含魅力的语言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耐人寻味的台词对话,个性鲜明的角色语言,感情强烈的诗化特征等都把语言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出了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传奇的优秀能力。

1、耐人寻味的台词对话

《雷雨》中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是观众可以通过思考领悟出来的言语)。潜台词可以说是戏剧的酵母,“潜台词”既要演员便于在台上诉说,又要台下观众来亲听“语言”让观众和读者展开丰富的遐想。深味的潜台词是优秀话剧的重要评价标准,在《雷雨》中优良的潜台词随处可见。如:周萍为了摆脱蘩漪的爱,决定离家去矿上,周蘩漪一心想留下他,“周蘩漪:(笑)我怕你是胆小吧?周萍:怎么讲? 周蘩漪:这屋子曾经闹过鬼,你忘了。”[5]“闹过鬼”这个潜台词可能说明,他们两个曾乱伦的关系,还有周蘩漪这些年来一直由于与周萍的异常关系,妻不像妻,母不像母,活的人不人鬼不鬼,是一种非常痛苦委屈的心里表现。同时也可能指周萍视周蘩漪如鬼,想要远离和感到恐惧的心理。这种“潜台词”不仅让角色的性格饱满丰富,也让读者感到回味无穷。

这些潜台词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雷雨》它的魅力,也是读者和观众百看不厌的原因。

2、个性鲜明的角色语言

在《雷雨》中每个角色都有独特各有的个性,每个人的话语,语气,语调,比例,节奏都没有重复,只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让角色性格鲜明饱满,给人留下深刻。

同时《雷雨》中也有着因为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以他们的语言个性也非常的突出和鲜明的特点。作者曹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语言加入了自己的诗意的美化,使角色既不脱离实际生活也符合了各自的身份地位。

《雷雨》中刻画的人物都有一种“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特色风格,如周朴园的自负和专横就从其中体现的很明显:周朴园: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他的话都带有一种让人无法反抗的上位者的气息,带有一丝命令的语调,好像他的话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而鲁贵作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人物则充分体现了其懦弱的心态和趋炎附势、惟利是图小人形象,如鲁贵教训女儿说的话:“ 鲁贵:什么脸不脸?又是你妈的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妈的,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鲁贵:(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她要脸!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6]

其中充分体现了他见钱眼开,欺软怕硬只图钱,根本不关心任何人,包括女儿四凤,甚至把四凤当作他的一棵摇钱树。

总之《雷雨》就是通过个性化的角色形象的语言台词串成一条线,把我们和角色连在一起的。

3、感情强烈的诗化特征

曹禺创作的《雷雨》有一种强烈的诗化特征,这种诗意可以是一种戏剧氛围,也可以是一种戏剧表现手段,还可以是一种抒情的语言,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情调和韵味,也可以体味到西方现代戏剧常用的象征、表现等手法的运用。

“曹禺运用这种诗化手法使《雷雨》里角色的语言、动作、行为更加具有诗意,使之更加的具体、形象可感,同时可以增强表达效果,让人更容易理解。”[7]

在《雷雨》中,曹禺喜欢对他所描绘的人物进行外貌、性格和身世等的具体描述,对人物生活的场景作详细的说明和描绘。这种语言就如同叙事诗一样。那像诗一样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意蕴深厚,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有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从《雷雨》的创作过程看, 曹禺写戏有现实中情绪的流露, 而且这种情绪往往是“诗化”了的情绪。例如《雷雨》的创作情绪, 既有对早时代旧家庭的批判, 又有对命运的神秘冥想。曹禺自己说他在写作时“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慈,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同时,他又承认说:“《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 与《雷雨》俱有的情绪蕴成我对于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总之曹禺一直在追求诗与戏剧的结合, 追求诗的境界, 曹禺的话剧是“诗化的戏剧”。

三、《雷雨》中的矛盾与冲突

周鲁两家前后30年尖锐激烈的矛盾纠葛和全剧高度集中且进展紧张的戏剧冲突也展示了《雷雨》的艺术风格。

《雷雨》是曹禺于1933 年创作的四幕话剧,他充分运用了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理论中的“三整一律”(时间一致、地点一致、情节一致)的原则,秉承了西方古希腊命运悲剧和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的精魂,戏剧冲突不断,让读者惊心动魄。

借着复杂多样的戏剧冲突,曹禺表现了他对人生,社会与命运的理解,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全剧在一天的时间,两个场景展现了周鲁两家长达30年的悲惨宿命,曹禺在描写这些角色的命运时,很好地为角色性格设计了出乎想象的剧情,大胆地虚构出偶然而巧合的戏剧冲突,充分设置了矛盾,而且各个矛盾环环相扣。谁能预想一个人同自己的后母发生暖昧关系,而这后母又不依不饶地抓住他不放呢?这已是相当令人吃惊和出乎意料了,谁又能预想,周萍又要拼命摆脱他的继母,去追求、占有家中的侍女,而这侍女又是他绝然想不到的同母异父的妹妹,中间又巧妙地穿插了周萍的弟弟周冲也爱上了四凤的情节。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交织起来,连结在剧情发展的主要纽带上,组织在一个严谨而完整的结构中。周蘩漪,内心非常热情,是个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女人,但她爱上了前房的儿子,但周萍却十分懦弱无能,对她始乱终弃,最终让她变成“妻没妻样,母不像母,”的“鬼”,因此周蘩漪跟周萍的冲突也越演越烈,并最终导致整个悲剧的发生。周萍为逃脱罪恶,与年轻健康的四凤产生了感情。四凤应有她的爱情,却被那冥冥之中不可掌控的力量重新踏上三十年前她母亲的路,她爱上的周萍原来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并已有了身孕,最终成为了伦理的牺牲品。因此,以上各种复杂关更系紧了这张矛盾网,他们越是不甘,越是努力挣扎这个网就越紧,使角色之间的情感关系纠纷越深,更不能摆脱,最终导致矛盾爆发。

还有在《雷雨》中有着明显的阶级对立关系,周朴园,周萍,鲁大海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但仍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周朴园靠着工人的血汗赚钱,而鲁大海又是工人代表,他们是冰与火,势不两立,在已知道鲁大海是自己亲生骨肉的情形下,还将他开除,认清了周朴园面目的鲁大海气得破口大骂。“周萍看见鲁大海怒斥周朴园而大打出手,亲兄弟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在这里,阶级关系撕破了血缘关系,父子、兄弟的关系被利益掩盖,这体现了工人阶级同资本家的尖锐阶级对立。”[8]

曹禺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以悲剧来解开所有矛盾与纠葛,在以各种戏剧冲突来使剧情快速发展,通过跌宕起伏的场面,牢牢抓住读者和观众的心,演绎了一出让人百感交集的宿命悲剧。

4、结论

总的来说,《雷雨》可以说是一部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境界的作品,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雷雨》用周鲁两家左右30年的时间里给读者和观众展现了扣人心弦的悲剧故事,就像很多现代文学著作家一样,曹禺成名时就已经是一座高峰了,但不同的是他以后的作品一次次的超越了自己,他的作品有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国内外学者们认可,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上是一位宗师,至今不能被超越。

注释

[1] 、[2] 、[4] 、[5] 、[6]曹禺,《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12

[3] 谭淑红,《雷雨》的性格分析,大连职工大学高校讲坛,2012,5

[7] 刘建卫,《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

[8] 黄爱娟,《浅论中的戏剧冲突》,魅力中国,2009,9

参考文献

[1] 曹禺,《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12

[2] 马艳辉,《试论的艺术风格》,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03,7月
   [3] 刘章春,《雷雨》的舞台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4] 黄爱娟,浅论《雷雨》中的戏剧冲突,魅力中国,2009,9
   [5] 刘建卫,《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
   [6] 曹禺,《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
  

致谢辞

时光如行云流水一般,刚踏入校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瞬之间我已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度过了4年。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让我从青涩慢慢走向成熟,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更加让我看清了以后要走的道路。

感谢张鲁丹老师,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一次次的难题挡在我面前,老师都给予了我正确的指导和精确的方向,正是由于您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本文才能的顺利完成。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您!

感谢在这几年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他们不仅教会了我很多的知识,也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感谢老师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跟我一起在一个屋檐下度过四年的室友,是你们让第一次住寝的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感谢一直陪在我身边的朋友们,因你们的存在我没有感到过孤独,有你们才有我的笑容。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虽有千百个不愿意,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这四年里让我学到的东西,我觉得足以让我昂首挺胸的迈出学院门口。在此再一次向在校的老师和同学致谢,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篇2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虽然篇数不多,但也都写得很好。他的散文都是用朴素简洁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传神。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抒情小赋的传统,但能洗净铅华,与他的诗、散文在风格上有其一致之处。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陶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意境高远,情、景、理浑融完整。

关键词:陶渊明 诗歌 艺术成就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务,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词彩,其诗歌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陶诗的成就在于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淳真,韵味隽永,富于真情实感。当数《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陶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利害的矛盾。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
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来独特的效果。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
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
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诗歌呈现出平淡醇美、旷洁悠远的风格。

二、高远拔俗、浑然天成的境界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一、浑然天成的境界,做到了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绝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   

三、天然本色、精炼传神的语言
    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未经锤炼,浅薄粗俗。诗歌中的那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田家语”,实则是经过艺术提炼,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陶诗的成就还在于朴素中见绮丽。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只有一百二十多字的本文和四十多字的赞语,却为自己留下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2]佚名.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的艺术成就 .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2]佚名.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的艺术成就 .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篇3

文学著作《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

  一、中国白话文学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为后来的白话小说树立了市井语言的典范。酣畅淋漓的白话语言艺术成熟、富有个性、活泼而自由,且十分注重细节描写,准确而生动,譬如第二十回写潘金莲与王婆毒死武大郎一节:
  “那武大哎了两声,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呼哀哉,身体动不得了。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只得跳下床来敲那壁子。王婆听得,走过后门头咳嗽。那妇人便下楼来,开了后门。王婆问道:“了也未?”那妇人道:“了便了了,只是我手脚软了,安排不得。”王婆道:“有甚么难处,我帮你便了。”那婆子便把衣袖卷起,舀了一桶汤,把抹布撇在里面,掇上楼来。卷过了被,先把武大嘴边唇上都抹了,却把七窍淤血痕迹拭净,便把衣裳盖在尸上。两个从楼上一步一掇,扛将下来,就楼下将扇旧门停了。与他梳了头,戴了巾帻,穿了衣裳,取双鞋袜与他穿了,将片白绢盖了脸,拣床干净被盖在死尸身上。却上楼来收拾得干净了。王婆自转将归去了。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人来。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篇4

浅谈《雷雨》情节艺术

曹禺对于自己写《雷雨》是这么说到的,“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是创作者的另外一种语言形态,他们通过创作来表现自己对生活和对人性的思考。艺术是源于生活,也是高于生活的。因此,创作者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现实的东西紧凑地展现在一起。戏剧正是如此。《雷雨》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借助了古希腊悲剧的“发现”和“突转”的结构特征,它叙述了前后30年的故事,仅仅通过“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的光景”和周公馆客厅、鲁家这么一个狭小的时空范围去表现。戏剧冲突更加强烈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雷雨》的情节艺术,实在不敢说是评判,只是浅薄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雷雨》中表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众多的人物纠葛在一起,形成了公开的和隐蔽的一个庞杂的关系网。当着一个关系网一步步被人发现,也就一步步突转到戏剧的最高潮。于是,在一个小的时空范围内,作者就把一步步的把发现设计地紧凑而有巧妙。人物与情节是难以分离的,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十分精彩。似乎每一个人物都是曹禺手中控制的玩偶,由每一个人承担相应的任务,然后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

周朴园始终是这个悲剧的缔造者。30年前,他勾引却又抛弃了侍女侍萍,后来又娶了繁漪这样一个勇敢地反抗封建的女人。其骨子里的自私、虚伪、贪婪和专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然而,我认为繁漪是这个故事里面的核心人物,她完成了剧中最大的两个发现。在这里说她是核心人物,是着眼于舞台上发展过程的过程来谈的。其一,繁漪是一个勇敢却疯狂的女人,她忍受不了周朴园的压迫和专制,与同自己年龄相仿的周萍发生了爱情。后来得知了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后,下定决心请来四凤的母亲。然而,四凤的母亲正是周朴园当年抛弃的侍女。这样的一个巧合使过去和现在开始纠结在一起,并逐渐显露在观众面前。其二,当周萍对繁漪的厌倦和憎恶显露出来时,繁漪已然放下了一切尊严,她向周萍“做最后一次请求”:“我现在求你,你先不要走……即使你要走,你带我也离开这里。”而周萍却像他父亲一样,对她说:“你现在不像明白人。”当他听说她曾经到鲁家去的时候,他就骂她:“你真是一个疯子”,只是“狠恶地”说:“我要你死。”她一个人在客厅里面,“沉默地立起来,踱了两步”,自言自语:“奇怪,我要干什么?”这个遭受了周家父子两代人欺侮的女人,在遇到最后一次打击后,正在酝酿最后一次的报复。于是她撕下了那些她以为的纠缠——自己、周萍、四凤、周冲的奇怪关系。然而不想却牵扯出来了一场更大的纠葛。这也正是全剧的高潮。此外,在整个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贯穿的动作,其间体现了鲜明的任务性格和与人物自己紧密相关的矛盾冲突。正是由于每个人物迥然不同的性格和各自的矛盾冲突使得人物在事件的态度上走向惊人的吻合。这样,情节进一步发展,发现进一步深入,人物进一步丰满。三者统一融合在一起,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引向了戏剧冲突的中心。

在第一幕中,我们看到“在周宅的客厅里”,四凤在滤药,鲁贵在擦着矮茶几上的烟具。这一场很长,作者在这一场在中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通过鲁贵用威吓的手段向四凤要钱生动地交待了很多故事情节。第一幕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就是周朴园和繁漪之间深刻的夫妻矛盾。通过劝药这一动作,周朴园的封建专制和暴戾显露无遗。繁漪无力却又竭尽一切的想要反抗。在这一场戏中,周朴园丝毫没有让步,而繁漪在几次无奈地反复的表现看了也不由得让人生出怜悯。此外,第一幕中,鲁大海、繁漪、周冲、周萍先后上场。鲁大海的上场是第一次提及到了这个封建的资产阶级家庭面临的阶级矛盾。繁漪上场则与四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内心战。两个不同身份的女人爱着同一个男人,且这时候两人都已经心照不宣。繁漪句句带敌意,四凤句句避答,两个女人的矛盾实际上在这不动声色的对话中被描写地很细致。接着周冲上场。周冲向繁漪——自己的母亲吐露了一个少男内心的悸动。周冲是剧中的新人物。周家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典范,封建家长制极其严重,同时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阶级矛盾中充斥着很多暴力血腥和占有欺压。这个家庭无疑是死气沉沉的。而周冲心里面尚未成型的新思想使他成为整个家同里面最富有生气和活力的。当然,这样的新思想、新个体在封建的背景土壤中最终还是免不了悲剧的,甚至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幼稚、天真的角色。周冲的存在不仅仅在主题上在进行封建批判之余放置一个向往未来的希望嫩芽,同时在情节的设置上成为进一步深化矛盾的要点所在。作者首先为观众构造了两个兄弟与一个女人的三角恋情,而后来繁漪正是以此为借口找来了四凤的妈妈。周萍上场之后,与繁漪、周冲三人的对话非常有意思。儿子向母亲谈心,母亲却与哥哥在不动声色的的只言片语中针锋相对这。周冲问周萍“知不知道母亲病了”,希望周萍可以陪陪母亲,而繁漪一句:“你哥哥怎么会把我的病放在心上呢?”话语中充满了自嘲,一个迷恋于周萍的女人形象初露端倪。相反,周萍不耐烦的回应却显现出来他对于繁漪的厌倦。

总之,第一幕中,前后作者着重表现了四凤和繁漪、繁漪和周萍、以及繁漪和周朴园的矛盾。矛盾在叙述中逐渐开始,而情节在矛盾中也逐步铺展开了。

戏剧在第二幕中迅速发展,过去的事情逐渐露出水面,过去和现在开始交织。开幕后,周萍和四凤的关系鲜明地摆在了舞台上,观众在第一幕中借鲁贵之口已经知道哦啊了这个事实,然而,这场戏的积极意义在于周萍这个人的形象得到了最直接的全是,并且道出侍萍不愿意女儿到富人家做帮工,和周萍晚上要去看四凤的事情,为后面的发展做了铺垫。不过,我觉得,第二幕的高潮体现在周朴园和侍萍道出30年前恩怨。如果这样看,引出侍萍的方式有很多中,而这里穿插着这样一个场景稍显突兀。《雷雨》本身已极为讲究戏剧冲突的集聚性和同一性,然而在这里看来还是有些剪接不当的痕迹,似乎只是为了引出而引出。而后,繁漪也出场了,与周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两场都是对第一场中隐藏在幕后的两种冲突的进一步深化。繁漪与周萍的矛盾是贯穿全场的。这恰恰实现了我之前所言的繁漪对整个故事情节框架的推动最用。由第一幕中在周冲面前的话中有话,到第二幕中的激烈争吵,到第三幕中繁漪跟踪周萍到了鲁家,最后疯狂丧失理智的繁漪采取了极端的报复手段。戏剧冲突一步步酝酿到最终的爆发。故事发展到这儿,作者安排侍萍出场了。曹禺在整个第二幕中都穿插了催药的场景,不仅同第一幕相照应,在这里也为侍萍和周朴园的独处创造了机会。侍萍注意到了那关闭的窗户和古老的家具,使她疑心“这屋子我像是在哪儿见过似的”,她先断定“来过”,再注视着那个柜子,听说这一家姓周,最后看到周家第一个太太的相片,终于惊愕得说不出话来。紧接着 ,在周朴园和侍萍的独处时,我们感受到一张一弛的对话。侍萍的话语一次次地让周朴园产生想法,但两次都被侍萍灭掉。她说她姓鲁,是四凤的妈。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最后侍萍身份的说明是以她自己的口说出来的。事实上,周朴园似乎已经要放弃对她的追问,而是因为侍萍自己说出来了那几件衬衣的问题。我想这里是不能仅仅用习惯来解释的。侍萍回答完之后很是淡定,并没有失误掩口的惊慌。既然如此,事先希望默默带着侍萍离开以及之前回答中躲避的言辞便显得不那么前后相符了,颇有一些设计的味道。这幕戏中,周朴园的形象是复杂的。他一方面继续显示他一个封建家长的权威,一方面在侍萍真正的身份显露以前却很和善。说他一直保留着家具仅仅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罪恶感,还是有失完整的。他会经常拿出侍萍的照片出来看,这里面还是有怀念的味道。只是不知道这思念从何而来,也许是在与繁漪的斗争中他自己也受到了寂寞的折磨吧,我们不得而知。除此以外,那个深夜孤独的老人形象,以及在后来的第四幕剧中写到,他让周萍认母,并打算让侍萍留下来一起生活。这些描述无疑给周朴园的形象加上了一些善意。周朴园应该是悲剧的缔造者,但因此这样一个形象就显得不那么坏了。但这里并非是第二章中的高潮,周朴园、侍萍、大海、周萍四人的冲突才是矛盾的集中点。周朴园和鲁妈心知肚明,周朴园在继续维持他的资产阶级的形象中透露出父亲对儿子的感觉,侍萍则小心翼翼地审视着自己的萍,保护她的两个儿子不要纠缠,而周萍和鲁大海两个人并不知情。两个兄弟代表着各自的阶级立场与对方发生了争执。这样,阶级矛盾和家庭矛盾在知情与不知情的交集中纠结起来,更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情绪。

发展到第三幕,观众其实已经有了些分晓,但剧中人物还没有揭开那最大的一层面纱。每一个人都掌握着故事的一部分,却没有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轮廓。侍萍在第三幕中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在发现周萍与四凤的关系之前,作者又曲折了一次,将周冲作为那个通向最高潮的铺垫者。周冲到四凤家里送钱,引起了侍萍的疑心。此时她只是抱着一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走上自己悲剧的老路的心情,逼着四凤发下了誓言。然而周萍的出现,一切都逐渐只想一个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在这里繁漪咳仍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可以说,这样一出悲剧是在繁漪的一步步无意识的行动中走向公开的。三幕的最后,四凤,侍萍和大海先后跑入雨中。谈到雷雨这个意象,它作为环境主线始终穿插在全剧中。前面几幕中多次提到房内的闷热,尤其是二幕中侍萍准备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时,“风声、雷声渐起”“风雷声更大”“外面风雷声大作”以及借助周朴园对环境作出的描写“走到窗户望外面,风声甚烈,花盆落地打碎的声音”…….雷雨的描写随着情节逐步靠向高潮也逐渐激烈起来。发展到第三幕,雷雨与情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环境描写,它不仅成功地一步步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它同时也制造出舞台上紧张的令人窒息的气氛,烘托出任务的心境。这体现在侍萍逼迫四凤起誓一段尤为突出。由“远处的雷声”到“雷声轰地滚过去”今儿发展到四凤不管一切地发誓——“上天的雷劈了我”。雷声在这里轰地过去额,无疑是直击在人物内心上的惊恐,观众的心也一点点在这些恰到好处的雷声中揪起了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萍终究还是来了。此时刚刚起誓的四凤内心该是多么的纠结和挣扎。不管是对母亲的爱还是对周萍的不舍,她都很难以取舍,加之中国人内心对因果报应和天地的敬畏,四凤此时的艰难已不言而喻。雷声的出现再次成功地增加了此处的戏剧效果。

第四幕又回到了周公馆的客厅里面。一切始于这里,如今也终将终于这里。曹禺为观众做了最后一次的曲折设计,又再次让人物在引向必然的悲剧之前经历了落差。周萍和四凤决定今晚就走,四凤——这个单纯的女人期待着和心爱的人双宿双飞,以为这就可以抹去这过去的种种罪恶。虽然母亲最开始并不同意,却最终在四凤已经怀孕的这个事实上作出妥协。事情好像有了一点转机,而只有侍萍心理明白所有的事实真相,这个善良的母亲自己承受着不能言喻的痛苦。尽管已成事实,但悲剧还尚未成为真正的悲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人看。最后的破坏还没有完成。这时繁漪来了——她领着周冲拦住了她们,并把周朴园叫了下来。周朴园作为悲剧的缔造者,也充当了悲剧的揭晓者。他喊出了侍萍的名字,想留侍萍下来,还让周萍叫侍萍母亲,这里是颇让人觉得憎恶而又可悲的。周朴园似乎有了所谓的良心发现,他不知道,正是他的所谓觉悟将所有人推入万劫不复之中。剧本最后以三个年轻人的生命为代价结束了。

在另外一个情节上,整个故事以回忆的形式出现。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作者是希望通过序幕和尾声“吧一件错综复杂的罪恶推到时间上非常辽远的处所”“我用一种很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希望看着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着群地上的人们”

也许我们还不能如此有境地,但我想,通过一部作品去读人,才是最好的阅读。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篇5

苏轼婉约词作的艺术成就分析

作者:潘庭燕;

作者机构:钦州学院;

来源:文学教育

ISSN:1672-3996

年:2017

卷:000

期:009

页码:P.30-31

页数:2

中图分类:I207.2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苏轼 婉约词作 艺术成就

摘要:苏轼的词气势豪放,有着极为广阔的题材内容,是豪放派的先河,对整个词坛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其豪放之风盛行,使得人们忽视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其实苏轼的词作中,婉约词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豪放词,其中既有晚唐婉约词的抒情写作,又有新的思想内容。苏轼的婉约词表面上好似温柳,但其富有深意,词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操与理想。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的艺术成就进行阐述分析。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篇6

文学著作《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
一、中国白话文学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为后来的白话小说树立了市井语言的典范。酣畅淋漓的白话语言艺术成熟、富有个性、活泼而自由,且十分注重细节描写,准确而生动,譬如第二十回写潘金莲与王婆毒死武大郎一节:
“那武大哎了两声,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呼哀哉,身体动不得了。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只得跳下床来敲那壁子。王婆听得,走过后门头咳嗽。那妇人便下楼来,开了后门。王婆问道:“了也未?”那妇人道:“了便了了,只是我手脚软了,安排不得。”王婆道:“有甚么难处,我帮你便了。”那婆子便把衣袖卷起,舀了一桶汤,把抹布撇在里面,掇上楼来。卷过了被,先把武大嘴边唇上都抹了,却把七窍淤血痕迹拭净,便把衣裳盖在尸上。两个从楼上一步一掇,扛将下来,就楼下将扇旧门停了。与他梳了头,戴了巾帻,穿了衣裳,取双鞋袜与他穿了,将片白绢盖了脸,拣床干净被盖在死尸身上。却上楼来收拾得干净了。王婆自转将归去了。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人来。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




推荐访问:雷雨 成就 艺术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 雷雨艺术成就分析 《雷雨》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