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2年度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2022年)

时间:2022-05-25 18:06: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2022年)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3篇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1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以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关键词: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居民进入城镇,一些农民的农村文化认同感淡化,农村文化建设面临困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以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一、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的建设首当其冲,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农业发展不充分问题,需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核心是乡村文明,没有乡村文化,乡村文明就成为无源之水。我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差距大,贫困地区更缺乏文化,贫困地区不仅贫在物质上,更贫在文化上。部分农村人口闲暇时间多,文化消费却较单一。如此,乡风文明就难以建立起来。没有先进文化,农民农村是落后的农民农村。只有农村文化繁荣,村民精神才能焕然一新,也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二)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农民素质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素质需要文化建设。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具有文艺特长的乡村文化建设者,培育造就一支爱农村、懂农民的“三农”文化工作队伍,离不开乡村文化。掌握了知识的农民,才能成为新型农民。让农村成为吸引人的地方,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创意,可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市场运作,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文化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可以通过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四)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营造人文社会环境

文化可以凝心聚力、激发活力,为农村发展营造好的人文环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就没有灵气。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建设几间民宿,让一些城里人来农村搞采摘、呼吸新鲜空气,这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比如良好的家风家训、尊老爱幼等,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二、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实施乡村振兴,山东省高密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上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健全乡村文化队伍,乡村振兴建设取得成效。

(一)建设农家书屋,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

加大乡村文化建设投入,建设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让更多农民有书读,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增长本领。截至目前,在社区和示范村设立300多处农家书屋,书屋图书门类齐全。有十九大报告、党章等读本,还有文学作品、种植类书籍,丰富活跃了农民精神生活。

(二)完善村级文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平臺

文化建设硬件是基础,群众休闲学习要有完备的场所。为此,建起了村级文体广场、文化大院100多处,而且对原有的文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阚家镇松兴屯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33亩的文化公园。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设党员教育、科技普法宣传等板块。设有图书阅览室、放映厅、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长廊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浓厚的文化氛围,村民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文明素质和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三)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高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三贤四宝之称。有泥塑、扑灰年画、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美育科研教学基地、扑灰年画艺术馆的建立,对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发挥乡贤作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推行贤人治村,把“讲政治、有才能、愿服务”作为乡贤标准,从经济能人、复员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群体中选出乡贤进行培育,适时进入村级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在阚家、柴沟2个镇试点,成立乡贤人才联谊会。与乡贤开展交流活动,为有意愿回乡投资、任职的乡贤提供服务,增强乡贤的心理认同感、为家乡出力的荣誉感。

(五)坚持党建引领,建设孝爱文化?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在村居社区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倡导敬老爱老、邻里互助的乡村新风尚。莳一村牵头成立的老年人协会,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成立孝老爱亲道德评议会,让村民有道德是非标准。每到重阳节召集老人到孝爱文化大院过节。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在“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增加孝爱文化内容,让党员干部做孝爱文化建设的榜样,带动孝爱文化扎根农村。

三、以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对策

文化是灵魂,文化是根基。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实现乡村振兴和谐有序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打造充满生机、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

(一)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农村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推动农村文化繁荣。比如,阚家镇松兴屯村坚持走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的路子,土地流转、大棚覆盖、迁居新村达到“三个百分之百”,成为“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把文化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在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中,要把文化理念融入乡村振兴中,要凸显文化考量。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要保护好乡土文化。对于有价值的古镇村落、旧宅民居、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要尽可能保留。健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文化场地设施。让乡村文化设施更加接地气,得到群众认可。一些村子虽然有“农家书屋”,但利用率不高。利用好当地资源,浙江省的农村文化礼堂是一个典型例子,文化礼堂设有教育教化、乡风乡愁、家德家风等内容,是一个综合体,引导人、教育人作用明显。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持乡村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形态多样化,有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网络文化,可以说错综复杂。对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塑造新时代农民,培育文明乡风家风民风,促进传统乡村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村民身边先进典型的事例,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对乡村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建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

(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搞好农村文艺创作、文化管理等。开展各种农村文化会展活动,如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为农民群众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农村群众重视传统文化、当地风俗,认真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搭台唱戏。如高密举办的红高粱文化节,带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取得成效明显。

深入挖掘、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建立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扶持基金,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搞好非遗研究、创意、开发利用,把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相对接。

(五)确立农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参与意识

乡村文化建设,人是关键因素。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有很多地方群众反映,农村还是缺有文化的人。导致很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能发挥作用,许多乡村的传统文化项目、一些非遗项目无人继承,得不到发扬光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尊重农民的文化创造精神。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文化的创造者,因此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性,生产更多接地气、更喜闻乐见、更有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加大对“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支持民间文艺人才、农村文艺骨干、文艺团体,产出具有乡村气息的優秀文艺作品。鼓励大学生文化支农是一种好的途径。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出台大学生文化支农政策,设大学生文化村官岗位,以便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六)发挥当代新乡贤的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

深入挖掘、传承、弘扬优秀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把乡贤故居、遗址等乡村文物保护纳入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新乡贤”可以是退休回乡干部、本地专家学者、贤人志士、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热爱家乡的企业家等,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现代化治理。比如,可以搭建乡贤议事平台,加大乡贤与乡村联系,山东邹城的唐村镇发挥乡贤作用,开展“读孟子,做乡贤”活动。形成了“以德化人,重在教育;
求实务实,重在建设;
继往开来,重在创造”的现代新乡贤文化。积极运用新媒介等技术手段,宣扬新乡贤精神及成功做法,扩大乡贤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8-12-10.

[2]武市红。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与突破[n].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7.

[3]张湘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n].光明日报,2015-12-25.

[4]常钦。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8-4-8.

[5]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1.

[6]赵秋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弘扬者[n].光明日报2018-11-29.

[7]华挺。新型文化业态释放新动能[n].人民日报,2017-11-13.

[8]高云才。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n].人民日报,2018-3-25.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2

助力乡村振兴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乡村始终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一直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而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而文化只有入心铸魂,才能促乡村振兴。

根据2018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发挥制度的导向和保障作用,用制度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机制等,加大乡村文化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文化健康顺利发展。

文化的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城乡区域差距依旧较大、农村农业现代化依旧薄弱,乡村文脉的传承与创新亟待引起社会的重视。

究其原因,我们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大部分资金仍用于农村经济建设,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相对较弱,同时大多数文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民间文化传承者也老龄化严重,很多经典民俗技艺缺乏保护与继承,此外,大多数农村人除农忙外,普遍娱乐方式为玩手机、看电视、打牌、打麻将、喝酒甚至赌博,广大农村阅览室的图书以及放映的电影较少且陈旧,已无法吸引农村年轻观众的目光。

虽然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但农村人口依旧占据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在农村开展的文化产业获得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综合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乡村文化的建设不仅仅会造福农村当地,对于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都大有裨益。

因此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税收优惠、企业扶持等要多向乡村文化建设上面倾斜,不断拓宽民间资金吸引途径,大力引进优秀的文化建设人才,创新乡村文化开展模式,以更加新颖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思想带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流方向,以文化熏陶感染农民群众,并引领农民群众参与贡献文化事业,形成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是个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的融合、协作的文章。这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强化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使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篇3

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边琳丽 刘泽惠
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7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应把人才振兴置于首位。强化人才振兴,才能确保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目前乡村振兴仍然存在乡村人才外流、基层组织后备力量不足、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关键要打造脱贫致富领路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本土人才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迫切需要有效发掘基层组织带头人、脱贫致富领路人。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农村地区各类人才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这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因此,要破解人才发展面临的困境,可从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鄉村人才流失严重,发展环境有待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适龄劳动力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乡村空心化、老龄化、低素质化的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青壮年大多选择进城发展,而留在乡间耕作的多半是家中妻儿或老人。这一群体的特点在于学历普遍偏低、年龄过大或过小,仅限于做一些常规性农耕事宜,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能力较弱,发展为脱贫致富领路人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不足,社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农民这一职业的荣誉感不强等多重因素导致农村缺乏吸引高端人才回乡创业的氛围。

        乡村基层组织结构弱化,后备人才匮乏。乡村青年后备人才比例较低,大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选择“走出去”,而响应国家政策深入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浅、基层工作经验少。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只是将农村经历作为一种过渡,时刻为“返城”做准备,最终留在基层组织的多为中老年干部。虽然中老年干部的治理经验较丰富,但吐故纳新的学习能力较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致使乡村发展停滞不前。此外,农村基层组织现有的带头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的拼劲。因此,村干部的不作为容易导致基层组织涣散,进而使整个村庄缺乏活力,乡村基层组织体系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日趋明显。

推荐访问:助力 振兴 乡村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论文题目